|
林散之(1898-1989),安徽和县乌江人。原名以霖,号三痴,后改名散之,别号左耳、散耳、聋叟、江上老人。林散之先 |
生被称作“当代草圣”,有其特殊的社会因素和历史渊源。林散之童年由曾梓亭介绍,至南京跟张青甫学习工笔人物画, |
练就基本功。此后随乡亲范培开先生学习书法,范先生授以安吴执笔之法,双钩悬腕,中锋竖管,打下了扎实的基础。三 |
十以后,由含山进士张栗庵引荐,负籍沪上,1933年,拜黄宾虹为师,得“五笔七墨”之秘。散之晚年历数自己学书历程 |
道:“余十六岁始学唐碑,三十以后学行书,学米(米芾);六十岁以后学草书。草书以大王(王羲之)为宗,释怀素为体,王觉斯(王铎)为友,董思白(董其昌)、祝希哲(祝允明)为宾。始启之者,范先生;终成之者,张师与宾虹师也。此余八十 |
年学书之大略也。”他一语破的,他才是草书集古人之大成者。 林散之的书法极其讲究用笔,用长锋羊毫作书,并保持中 |
锋用笔而求瘦劲爽利,得此书法不仅须善于择取古学之长,而且更需千锤百炼。林散之用笔变化多端,有时行笔缓慢,如 |
作楷书,线条凝重,沉静,枯涩,似春蚕吐丝;有时行笔疾厉,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急转直下,如藤蔓檐,一气呵成。 |
正是这种丰富而微妙的变化,造成雄伟飘逸姿态,磅礡如吞的气势,划沙折股的笔意,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。 |
|
|